最近,军迷群体里的两个传言又把歼-11B和歼-11D这两型战术飞机推到了开云体育官网风口浪尖上诺斯维奇城队大获全胜,稳坐领先位置:一是本来已经停产了的歼-11B型战机开始恢复生产;二是歼-11D战斗机随着苏-35SK战机进入中国空军的战斗序列而遭到巨大冲击,有可能直接面临着下马放弃的厄运。(本文中战斗机分代按照解放军传统分类法,即歼-20为四代机;歼-7、8为二代机;苏-27、歼-11、歼-10等为三代机)
J-11D战机,图片来自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
就这两个传言,笔者一直想说点什么,为了避免我们的讨论成为克劳赛维茨口中“无意义的争执”,我们在研究这两型装备问题之前,首先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是我军正在推进的空军建制改革。从现有情况看,所有的战术空军部队都在进行“颈部以下”的大规模变革——根据已披露的内容,我们可以推断此次改革主要包含如下两个方面:
一是航空兵团将以实施基地化改革为重点,在吸收场站雷达等部队的基础上升格为航空兵旅,取消航空兵师的建制,旅由战区指挥所直接指挥。改革前,我空军航空兵团级部队与场站相互分离,各师之间空域划分比较破碎。而新的编制体系无疑将扩大战术空军的训练空域面积,提高部队的协同保障能力和减少指挥层级。
二是我要强调的,部分航空兵团即将撤编。前段时间,军报暗示强击航空兵即将退出历史舞台。部分装备“二十年老窖”、“三十年陈酿”老机型的航空兵团据消息也要撤并转隶。这表明,新成立的航空兵旅编制规模将会扩大。往日编制党们嘴里的“24架大法”(改革前,我军航空兵团部队一般装备24架战机)有运转不灵之虞。往后的航空兵旅定编可能是32架。一个航空兵旅多出这么多飞机的编制来,为了战斗力考虑,不可能长期缺编,这意味着解放军空军短时间内需要一大批现代化战斗机,而且还要能直接融入我军现有作战系统。
苏-35SK照片,俄方技术人员在飞机前合影,拍摄地为中国南方某场站
这些飞机当然不会从土里长出来或者从树上掉下来,看来还需要成都和沈阳的工人同志们撸起袖子加油干一番。当然,可能还包括俄罗斯共青城厂的工人同志。
这其实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空军的换装压力。
虽然J-20已经进入中国空军序列,但是距离真正装备实战部队并且担任起战斗任务还有不少路要走
这里我们暂且不谈第四代战斗机的换装压力,主要把话题限制在第三代战斗机的换装上。
进入2000年以后,我空军战术飞机的装备更新基本进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2006年歼-10战机完成IOC,同年歼-11B战机首飞成功,2007年歼-11A的04批次战机完成交付,2008年歼-11B的01批次战机下线,2009年歼-10B战机首飞成功。差不多每年完成一个小跨越,硬是在16年的时间里把靠着不到80架苏-27SK/UBK战机撑门面的空军建设成了一支拥有150多架苏-27/歼-11A、200多架歼-11B/BS、100余架苏-30、280余架歼-10A/S、100余架歼-10B/C以及250多架飞豹的规模堪称世界第三(如果算实际堪用飞机数量可能是世界第二)的战术空军(含海军航空兵)力量。
最早进入我国空军的那一批苏-27SK/UBK实际上已经开始逐步退出一线部队甚至退出现役
但是,面对着2016年美国空军、美国海军航空兵甚至美国国民警卫队的机海,我们的空军虽然不再是“小学生”,可也没跨过“高中生”的门槛——尤其是美军已经在以每周一架的速度建造F-35的今天,提起我们自己的两个战术飞机制造厂的总产能和平均生产效率,加上一半的战术空军还没实现三代化的基本现状,仍然是“一把辛酸泪”。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战术体系的建设。网上俗话说,“兔子是最大的美粉”,换言之就是美帝有的我也要有,美帝没有的我也要想想。我的东西比美帝的好那当然是善莫大焉,如果比不上的话也不能差的太远。这种堪称简单粗暴的思维方式虽然容易引起一些人的质疑,即美国空军的建军思路是否完全适合我国国情,但却在无形中减少了多次试错的成本。
不过,对于后来者而言,从“亦步亦趋”到“比学赶超”再到最后的“弯道超车”还是要按照基本法来的。在现阶段,我军各种机型的发展思路学美军,也没啥大毛病。
比如,大家抱以厚望的歼-16的战术定位就和俄军苏-30SM有着明显不同——苏-30SM依然偏重制空任务,最近在叙利亚战场的实战也多是挂带着R-27ER、R-27ET、R-73这种空对空武器担负制空战斗机的主责,很少看到它携带精确制导武器去舔地。而歼-16在露面之初就有了“鳖版F-15E”之称,显然这是一种和F-15E类似的,在具有强大对地攻击能力的同时还具有不俗的空战性能的双重任务飞机。
著名CG画师高山先生做的J-16 CG图,为了配合J-16炸弹卡车的称号,高山给CG上的飞机“挂载”了几十枚小口径制导炸弹
说清楚了上面的问题,我们可以对最近的传言分析一番了。还是先说说苏-35SK的问题吧,它虽然没有被包含在传言中,却是讨论这些消息无法绕开的内容——对于苏-35这只从2012年开始就一直在晃悠、最近终于落地的靴子,笔者的态度一以贯之:从中短期的情况看,有它对我国空军意义重大,但是从中长期的角度来看,有它当然更好,没它对空军也只构成战术上的影响,不会构成战略上的缺陷。
作为一种典型的第三代战斗机的深度改进型,苏-35S型战机确实在一些分系统上采取了独到的技术,比如它那个“怎么看怎么都不行”实际上效果却出乎意料的“雪豹”雷达,比如它的机体设计,比如它采用了自适应技术的综合电子对抗系统。据说,我空军对该型机的评价是,之前低估了这种飞机。
但是,即使有了这些独特的性能,苏-35仍无法与四代机公平对抗,而某些过于“剑走偏锋”的技术对我们参考价值还是有限。
实际上苏-35的超机动性除了来自于推力强大而又具备矢量推力的发动机外,还有那远低于人们想象的空重
恐怕,在技术层面上搞技术摸底、互通有无是当初决定购买苏-35的主因;而到了现在,通过采购苏-35来满足换装需求则可能是现在购买苏-35的主因。
在最重要的战术体系建设方面,笔者认为苏-35在我国空军中的地位类似于美国空军F-15C的升级型号,即一部分升级了APG-63V3型有源相控阵雷达和机体加强的“阿拉斯加鹰”。
二者都是第三代战斗机的升级型号,都是第四代制空战斗机的有效配合和补充,相较传统的第三代战斗机更强的态势感知和信息交互能力可以确保它更好的配合第四代战斗机完成夺取制空权的任务,而其较低的运作成本也可以保证它足以胜任部分辅助制空或者低强度空中扫荡任务。
当然,真到了和第四代战斗机正面硬肛的时候,无论是阿拉斯加鹰还是超级侧卫,怎么努力都是徒劳的。但你并不会有了最好的飞机就把次好的飞机都扔掉了,尤其是中国空军这种连第三代战斗机都没完成补课的空军。
总之,苏-35对我国空军的正面意义就在于保证了我国空军迅速拥有了一种足以和第四代战斗机配合担负制空任务的重型战斗机。当然这里面也有负面意义,就是严重打击了部分国人的自信心,感到难以接受并很快联想到“国货不行”上。
对于这些人来说,很不幸的是,我们很有可能还要继续进口苏-35——首先还是编制问题,既然航空兵团要升格为旅,那么24架苏-35的编制肯定是不够用的,所以似乎在合同之外再采购一批以保证部队满编显得顺理成章。同时,再追加采购一到两个旅大约60架飞机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毕竟我军还有迫切的战备需要,台海和西太平洋方向的应急作战从新世纪就开始提,一直到现在依然是我国空军随时都可能要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一型能够快速提高我空军战斗力的成熟装备为什么不用诺斯维奇城队大获全胜,稳坐领先位置?
不过,所谓靠山山倒,靠人人走,苏-35虽然不错,但看起来继续大量采购将受到俄国产能的严重制约。共青城厂的生产能力一直难以大幅度提高,就算俄罗斯以后几年都和我们“平分”其每年20多架的产能,对于中俄两国空军来说也都有点杯水车薪之感。
中国空军两大主力国产机型:J-10A和J-11B,两者数量架起来就已经达到约500架
话又说回来,肯定有人想以此引申到“国货不行”上,那最近这八年生产的200多架歼-11B/BS绝对有话要说。歼-11B、歼-10的同时大批量生产表明,只要是能增加我军新型战机的数量和提高空军战斗力的举措,军方都是热烈欢迎的。
我们现在来谈一谈陷入舆论风暴核心的歼-11B。歼-11B的口碑最近10年简直像是坐了一趟过山车——露面之初被称赞为“比肩苏-35的一代神机”,说实话那时候苏-35看起来是不咋地,紧接着2009年闹出“菊花残”事件和“乱用复材反增重”事件,之后闹出“触手星人”的梗和“飞不了超音速”、“可用过载超不过6G”、“海军拿它当巡逻机”等一系列或真或假的负面消息,在网络舆论中,声望一落千丈,成为“失败机型”的代名词。
直到2014年的“训练中飞出8G过载”和“拦截美军P-8A反潜巡逻机”两个事件,歼-11B的声望才走出谷底,开始上升。2016年装备了“太行”系列发动机的歼-11B在“金头盔”空战中大获全胜,成为毫无疑问的主力机型,才又荣获“一代神机”的称号,可惜这个称号晚到了十来年——不吹不黑,歼-11B相比歼-11A,更像是完成了F-15A到F-15C、苏-27S到苏-27SM的跨越,从“不具备完整的中距接战能力”升级到了“具有了完善的超视距空战能力”,在机型划代上毫无疑问的还是第三代战斗机,在我国空军的战术体系中承担的是类似于F-15C的职责——作为攻势制空的主力,首批进入战区并构建起“侧卫之墙”,对空域内的一切敌方空中目标实施扫荡,确保己方夺取并保持空中优势。
不只是空军,海空航空兵也已经装备了3个团的J-11BH/BSH,这些飞机已经开始在南海上空崭露头角,图为美国P-8A在南海拍摄的执行拦截任务的J-11
随着歼-20战机的逐渐入役和苏-35加入空军作战序列,相信歼-11B的这一任务肯定要逐步转给真正的四代机歼-20来承担。
但是,这同样不意味着这一第三代重型制空战斗机就要立刻退出历史舞台。此次传言“歼-11B恢复生产”,笔者认为更有可能歼-11B的生产从来就没有真正停过——毕竟还有一些部队正在持续换装这一战机。同时,随着空军和海军装备歼-11B/BS的航空兵团同样开始向航空兵旅升格,这些部队也面临着缺编的问题。
而且这些缺额还很难用其它机型来弥补——上世纪90年代进口的苏-27SK和苏-27UB已经相当老旧不堪大用,我们自行生产的歼-11A虽然大多数机体较新,却基本上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在同样完成整编后还能剩下多少用于机动调剂存疑。何况,歼-11A和歼-11B不同生产批次的技术状态存在较大差异,放在一起装备使用定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歼-11B从低速生产重新转入高速制造的状态,再一下子生产出几十架飞机来保证作战部队满编就显得十分紧迫了。
网络上出现的据称是去年新生产的J-11B照片
作为歼-11B的后期型,新制造的这部分歼-11B很可能已经试用了一部分已经用在歼-16和歼-11D上的成熟装备,有模糊不清的图片证明,某架新建造的黄皮歼-11B似乎在光电探测系统上有了一定的升级,这多少说明了一个问题:空军试图使用歼-16和歼-11D上的成熟技术,来保证歼-11B的战斗力持续提升。出现这个情况表明:歼-11D很有可能确实遇到了很大的麻烦。
我们不可否认,相比较歼-11B型战机,歼-11D确实取得了我们力所能及的最大进步:换装了改进型“太行”IPE发动机和配套的航空发动机全权限电调系统,将机载火控雷达更新为第三代有源相控阵雷达系统,并将航空电子系统基本升级至第四代战斗机水平,加装了空中加油系统。升级之后的歼-11D型战机基本具备了配合歼-20等第四代战机进行制空作战的能力,尤其是在我空军未来的主要预设战场台湾以东的西太平洋上,歼-11D所具有的较强态势感知能力和空中加油能力将赋予其战术使用上很大的灵活性。但是,我们不得不认为,歼-11D相对中国空军,确实有点“来晚了”。
这个问题分两个方面来说:
一是战机的技术水平方面看,歼-11D和苏-35SK毫无疑问处于同一层次上,甚至歼-11D的电子系统技术水平还要超过苏-35。但从目前的情况看,从机身结构、飞控系统、发动机成熟性等方面,相比苏-35还有一定的差距,没办法如最初计划的那样,立刻投入批量生产。
这种差距未来当然可以弥补,但还是那句话:需要时间。在我国空军已经开始一边补第三代战斗机的课,一边开始向第四代作战系统全面升级的情况下,到底有无必要等这些时间,笔者的态度是:从支持国货的角度来看当然可以等,但是从空军战斗力的快速生成和保证研发资源全力投向第四代战斗机乃至第五代战斗机的角度考虑,反而没必要再等。
苏-35在2013年巴黎航展上的表演
二是在沈阳的工人兄弟们的产能方面,这一问题实际上不要赘述——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112厂目前的生产工作,相信绝大多数军迷都会用上“不堪重负”这个词——目前已知的排进生产计划的机型已经包括了:从低速生产重新转入全力生产的歼-11B/BS、从全力生产转入低速生产的歼-15和歼-15电子战型、一直在全力生产的歼-16、即将低速生产的歼-16电子战型。此外还要担负着几型新机的快速试制任务,在2020年后很可能中型第四代战斗机也要加入豪华午餐。每一型新机都堪称国之重器,每一型新机都在战术体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位置,这种情况下还能挤出多少油水继续改进歼-11D诺斯维奇城队大获全胜,稳坐领先位置?怕是很难回答。
笔者认为,现在的情况很像20余年之前——彼时我军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A、歼-11A刚刚定型或者首飞,同这些飞机同步进行的还有歼-8III(后来借着歼-8F的壳子复活了)和歼-7G,这些第二代战斗机堪称“赶上了末班车”,同样借助第三代战斗机的某些成熟装备进行了尽可能的技术升级,诸如歼-7G加装了头盔瞄准器以提高其缠斗能力、歼-8F加装了PL-12型中距主动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以提高其超视距空战能力,还一度传言“接机飞行员住满了招待所,力压歼-10成为空军主力”,结果自然是非常感人——歼-8III停止研发,歼-7G和歼-8F/H各装备寥寥数团即草草宣告结束。
无论如何,中国空军在今后的几年内装备数量最大的必然是J-16系列战机
现在的歼-11D和苏-35很可能也是同样的结果——在歼-20已经开始服役的情况下,要真的大量装备歼-11D和苏-35,必要性恐怕就没那么大了——笔者一直认为,即便歼-11D加入空军的作战序列,和苏-35的总数加起来可能也不会超过120架。在这种情况下,时间优先压倒能力优先,现货压倒期货显然是理所应当的结论。
当然,歼-11D的情况不妙并不意味着它彻底销声匿迹——作为我军历史上“最强三代半”,它的部分现成的分系统诸如相控阵雷达、第四代综合航空电子系统、改进型发动机和FADEC等等,都可以直接用于歼-11B的中期改装。就好像我军装备数量不少的歼-8DF一样,未来出现一种“歼-11BD”完全可能。而苏-35SK战机虽然性能喜人,甚至“出人意料”,但也并非完人——苏-35SK战斗机所配备的机载武器技术水平已经落后时代,其电子系统则是过于“剑走偏锋”,就和改装前的“现代”级驱逐舰一样无法无缝衔接到我军新一代系统中。
更何况,虽然空军的当前目标是“战斗力优先”,但长远来看我们的根本目标还是“建立完全自主和国产的空军作战体系”,苏-35如果不进行改装,在十到十五年之后的空军战术体系里恐怕会再度显得十分尴尬,因此,也并不排除苏-35在未来的改装中可能同样会借鉴部分歼-11D战机的现有成果,给苏-35安装中国电子设备和武器,这是在双方引进谈判期间就争议过的问题。
总而言之,我空军的大规模转型升级已经全面铺开,笔者最后希望“国货”、“俄货”群体们少些争论,毕竟一支强大的攻防兼备的人民空军符合绝大多数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不管它是用国产武器还是俄罗斯武器武装起来的。
科罗廖夫的军事客厅
ID:keluoliaofucn
这里是最好的军事公众号,详尽分析阐述,各种意想不到的有趣文章和图片。
发表评论